一、历史沿革
依据《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社科〔2018〕1号)💹🥒,要把“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真正打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示范课🦈,要作为考核评估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体系。我校认真贯彻落实,长期以来由校学工部牵头组织,思想政治课教学单位协助的模式把“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来开设。根据校党委关于杏鑫官网平台承担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要求👨🏼🎤,自2018年9月起😉,“形势与政策”课正式转入杏鑫官网平台,杏鑫根据教育部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要求,成立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组织和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科研🚵🏻👩🏼🦳。
二、师资队伍建设
“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由集备辅导主讲教师和任课教师两部分组成。集备辅导主讲教师由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中抽选或聘请对相关专题有研究造诣的党政领导💘、专家✮🧨、学者担任👩🏽💻。主讲教师要对专题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作学理阐释,优选案例、素材,为提升专题讲座的实效提供帮助🎅🏼。任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专兼职一体♻,规范选聘,相对稳定🫳、适当流动👨🦰。多元师资体系构筑立体课程平台。课程构建以专任教师为主、以优秀学工为辅、以专家教授和党政领导为亮点的多元师资体系👏🏻。线下课堂教学将名校教授、党政领导等请进本科生课堂🤽🏼♀️⛈,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在保持专兼职教师队伍相对稳定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每年作适当调整。兼职教师持聘书上岗。选派“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好的任课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课程培训;鼓励“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好的兼职教师,参加省、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乃至各级名师的评选。
三🌘、课程和学科建设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已定位成与四门课程同等重要的思政课,即“4+1”课程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7年本课程成为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安排按照“全覆盖(每生必修)🙋🏻♀️、不断线(课程贯穿四个学年)”的要求👱🏽。大一至大二以课堂教学为主➾,其中大一按每学期开设4个专题讲座(2学时/讲座)🩹,合计8学时,大二按照每学期开设2个专题讲座(2学时/讲座)🏄🏿,合计4学时🎽;大三、大四以在线教学为主👨🏻🦼➡️,由各杏鑫组织观看在线慕课。“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实行专题分工,着力提升课堂教学实效。课程进入教务处系统☯️,统一排课,列入课表💂🏻♂️,统一评教。
四、科研创新
自成立以来,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教师(含专兼职)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CSSCI核心期刊论文20多篇;2019年获得上海市“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大比武特等奖,2022年获得上海市“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大比武二等奖;《基于“链式融合”的形势与政策课共建共享教学改革模式》获2022年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